白钰的名字世人皆知,但我从未跟他有过合作。
不说电视剧圈与电影圈是有一定壁垒的,光他的履历已经足够让人仰望。
据说他在美国电影学院拿到 MFA 学位,拍摄的第一部学生作业就入选奥斯卡短片提名。回国后他的第一部罪案系列电影就斩获当年的票房口碑双冠军,他的影迷逐帧拆解分析影片的每一处细节。
毫不夸张地讲,老天爷简直是追在他屁股后面喂饭。
自上一部片子后,他似乎休息了好几年,一直没什么动静。原来是要拍第二部了吗?
一般像这种导演选角,根本就不会考虑我——一个既不是「新人」、也不是「实力派」的快消女明星。
考虑半天,晚上我便在家补完了他的第一部影片。
那观感简直是疯了。
叮叮叮叮叮!我脑内的系统吱哇乱叫,兴奋到极点,简直是疯狂地解锁着词条。
【收录关键词:常见藏尸地点、危险暴力犯、鲁米诺反应、反追踪技巧……】
更加可怕的是,在电影中展现的这些情节相关知识,居然绝大部分都是准确的。可见导演、编剧与专家一定是详细研究过,否则按照常规影视剧拍法,为了剧情流畅,是有许多不必要的细节可以省略的。
可看白钰的电影,就好像一个人的脑袋被强行按进了冰冷的水池里,无论怎么拼命地挣扎也无法抬起头。
当最后的字幕出现时,才能猛地被打捞出水面,急促的喘气。
看完电影,我连忙让经纪人联络白导,「一定要告诉他我是刘导推荐来的!好歹要个试镜的机会!」
我原本以为希望渺茫,没想到过了几日,经纪人很兴奋地打来电话,「那边居然收下了你的资料!」
不仅如此,还让我试镜前去参加内部的剧本试读会。
会上我见到了白导。出人意料的是,他看上去根本不凶神恶煞,一头带些卷的黑发与温和的笑意,在一众俊男靓女中间,气质不落半分。
他穿简单的白衬衫与黑色西裤,与其说是导演,更像是什么理工科的研究生。
「你好。」白钰与我握手,得体地将我介绍给大家,「这位是我请来今天一起参加剧本会的演员。」
我看了眼参加剧本会的人:盛花奖最佳女演员、十年大戏院台柱、有口皆碑的老戏骨、业内金牌编剧、前商业大导制作人……
……
我:大佬们,受干女儿一拜,我想给你们养老!
见到我,他们没有一个人流露出讶异或轻视的态度,仿佛网上那些评价他们完全不知道。
或者说,根本不在意。
「这是试读剧本,你可以先看看。十分钟后人齐了就开会。」
我双手接过白钰递来的剧本,一路同手同脚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。
试读剧本只有一场戏,是很重要的开篇。翻了几页,我忽然意识到,这个剧本……是真实案件改编的。
这个案件在本市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,我小时候也曾有过听闻。
这起案子在报道中通常被称为「717 雨夜女尸案」,是大约二十年前在郊外发生的第一起案件,受害者为年轻女性。
正当居民们震惊之时,当地第二个雨夜之后,又出现了一个受害者。之后凶手接连作案五起,引得人心惶惶,大家害怕得一下雨就不敢出门。那时我也只六岁大,下雨时我妈不惜请假,都不愿意送我去幼儿园。
事情闹得这么大,破案的压力也很重。可受限于当时的条件,不仅没有摄像头,DNA 技术也未成熟,加上凶手刻意选择的暴雨天,导致物证痕迹等被大量破坏。
当地警方最后甚至超大规模地排查走访了六个区、数十万的男性,最终锁定的嫌疑人却一个个被排除了嫌疑。而这样的行动或许终究是震慑了凶手,此后未再出现第六个受害人,但案件却成为了本地最著名的悬案之一。
而这出戏是新婚的女主角发觉屋外飘起小雨,赶去阳台收衣服。见雨势渐大,她决定出门去给丈夫送伞的剧情。
不知怎么,我读着总觉得脊背发凉。
我索性在脑内搜索起关于「717 雨夜女尸案」的资料,一边询问系统:「不是一切关于杀人的知识都能告诉我吗?你能告诉我凶手是谁吗?」
系统冷冰冰地回答:「这并不属于人类的『知识』的范畴,且本系统不具备『推理』、『破案』等功能。」